源码一粟|科学家创业的“星辰大海”

#源码一粟  

张海霞教授,iCAN&iCANX发起人,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 。多年来专注于微纳技术和微能源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张海霞教授长期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于2007年发起了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即iCAN大赛),每年有国内外2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高校的上万名学生参加,颇有国际影响力。2020年4月,张教授又开创了iCANX Talks全球前沿科技直播,目前已经有200余位来自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作为一名持续关注创新创业的科学家,张海霞教授见证并帮助了多名科学家朋友及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开启了他们的创业征程。

直播间内容节选

源码一粟 张星辰:作为一位北大教授,您做创业大赛的动力和缘由是什么?

张海霞:2001年我到北大求学,中途又出国了几年,2006年回国时,我决心要在高科技、集成电路、微电子等科技领域,帮助中国缩小与外国的差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进来,但那时我的学生却跟我说,这一领域找不到工作。

为了解开这个困惑,我跑遍全国各地去考察,也给长三角、珠三角高科技园区打电话,后来发现,的确当时的很多高科技园区实际是高科技房地产园区,并没有那么多产业存在。

另外一件事是,我的好友创办了一家芯片公司即将上市,当我满心为学生找工作的时候,他说不要我的学生,因为他们会读书考试,但不能上手解决问题。

这两件事触动了我,怎么让高校学生们不仅理论扎实,也能尽快上手实践?我就想到通过创业比赛的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科研人员的想象力,一方面看能不能有所创新,同时让更多科研人才接触创业这件事。当时我们为大赛想到的名字就是“Yes I Can”,iCAN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今年已经是iCAN大赛的第16年,iCANX Talks也做到了123期。

源码一粟 张星辰:在这个过程中,您感觉身边有创业想法的科学家多吗?真正迈出创业这一步,从0到1,有产品和收入的比例又是多少呢?

张海霞:科研人才有创业想法的比例不低,大概三分之一的样子,尤其在理工科院校,大家的技术都偏实用,还是有很多人想要试试创业。但从有想法到迈出创业这一步,大概十分之一。而熬过创业的死亡之谷,到公司正常运转,进行商业化,比例会比较低,可能比正常的商业项目还低。

源码一粟 张星辰:您认为那些商业化成功的科学家创业者,他们做对了哪些事?

张海霞:其实真正把公司做成的,没有一个是科学家。即使原来他是科学家,但当他真正把这个公司做成的时候,他一定不是科学家。身份和角色的转变非常重要,必须转变思路。实际上是从科学家到企业家思路的转变,要接受市场化,接受团队多样化,而不只是一个教授、学者。

其次是要特别执着的人,就是坚韧不拔,万事催不毁。

源码一粟 张星辰:通常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会发生在创业的什么时候?能预判吗?

张海霞:不能预判,但有一些东西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有转变的潜质。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也有可能科学家创业到B轮、C轮了,仍然破不了茧。

我观察,绝大多数促使他们破茧的时刻是产品差不多能够成形,准备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这个时候团队管理思维和科学家思维之间会发生巨大的冲突,是一个坎。如果能够迈过这个坎,基本就可以了。这是最关键的节点。

源码一粟 张星辰:您所说的“坚韧不拔、万事摧不毁”这个特质有什么特别的例子吗?为什么重要?

张海霞:我的一位创业者朋友,在他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但他特别执着,相信这件事能做成。最终他现在发展得非常不错,但如果当时,他没有这么强大的信心,现在一切都没有了。信心和执着,非常重要。

源码一粟 张星辰:执着有些时候会被理解成固执,甚至偏执;什么时候这是优点,什么时候又是障碍?

张海霞:科学家的“死穴”就是有人挑战他的技术路线,这当然也体现了科学家对自身技术的信心。但当科学家在其他方面,例如市场、销售方面不够开放,甚至“油盐不进”的时候,就很难跟其他团队进行合作。他会在商业团队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认死理,会变成别人必须认可他的技术,还必须以他的理由来购买产品,这样就比较麻烦,这个时候的执拗就毫无意义。

源码一粟 张星辰:您有遇到过特别可惜的团队吗,在创业过程中就差一点点成了那种?

张海霞:挺多。我因为教授创新课程,也教商业模式,逐渐领悟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例如,我的一位朋友做国际上很领先的技术的创业,但是产品就是卖不出去,主要原因是他针对的市场壁垒过高,但他认死理就不肯转换思路去降维打击一些低端市场,最后导致非常艰难。

技术越高,名气越高,心气就越高。他的心态不允许他做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挑战最难的。但是如果思路突破一下会好很多。有一位创业者做高科技材料,本来应该应用到汽车领域,受疫情影响,他在家里思考为什么不能应用到医护人员的防护设备上,这么一想就打开思路了,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一跃”,公司现在成为一家明星企业。

源码一粟 张星辰:科学家创业从0到1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产品、研发的门槛迈不过去,您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

张海霞:我看到太多人把自己定位错了:其实真正从0到1的东西非常少。大多数科学家创业,特别是高科技类型,先不要谈从0到1,而是替代、优化、升级。当思路往这方面改变的时候,会发现机会非常多。

科学家创业者不要屏蔽市场,而是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去学习。要扔掉自己是行业第一、最优、最特别的那个想法,之后反而好做了。先不要谈太多“改变世界”,先活下来,证明自己。即使心里想着改变世界,也要始终保持这种先活下来的心态。

源码一粟 张星辰:您有见证过一些创业者的至暗时刻吗?

张海霞虽然我不是大家认为的创业者,但我可以先分享一个我的例子。当在做iCAN大赛的时候,我在学术上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为了大赛我全国各地去推销,有一次我回到母校做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结束后,一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问我:“你到底想干什么?你一定是有什么目的。”那个被质疑、被刺激的时刻,我觉得就是我的至暗时刻:我为学生成长铺路的行为被认为别有用心。但这件事让我理解了创业者的孤独,也反复灵魂拷问自己的坚持,最终我再次确认了初心,现在反而更加坚定了。

我还见过一位科学家创业者,技术好,拿到了融资,产品铺到全国50多座城市,而当第三年再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失信人”,只能坐绿皮火车。创业的各种问题把他折腾惨了,但他后来又东山再起。不被打倒也是创业者的特点。很多时候是内心的梦想在支撑他们,我就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出来,当一些至暗时刻经历之后,你会发现你更加坚定,更能看清你所从事的事业的价值。

源码一粟 张星辰:如果有一个科学家朋友跟您说他去创业了,您会先问他哪三个问题,来判断他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张海霞:第一是,你确定能100%投入吗?你能不能All IN住这样的状态。第二是,你跟人吵过架吗?真的吵架,拍桌子这种吵架。第三是,你成家了吗?

第一个问题是想要知道他能否全情付出,第二个是关于知识分子面子薄的问题,创业中有的问题不能回避,必须直面,必须坚决。第三是看有没有坚定的大后方,情绪上会更稳定一些,也更有责任心。

源码一粟 张星辰:从技术到市场导向,科学家创业者需要做哪些思维模式的改变?

张海霞:非常重要一点就是要理解市场规律、市场模式,以及商业规律。如果在创业早期能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可以避免在后面踩坑。

源码一粟 张星辰:这些针对性的训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张海霞:商业逻辑、商业模式、财务、公司管理、组织建设等。

源码一粟 张星辰:您觉得科学家创业一定要自己当CEO吗?如果不是的话,什么样的CEO跟科学家配合最合适?

张海霞:可以从东方、西方两条线看。西方的商业环境比较成熟,如果你有核心技术,会有相应的政策或者措施,来保证市场机制、投资等配套,科学家输出自己的技术就好,可以不当CEO。所以西方科学家创业多,成功企业家和标杆企业也比较多。但是这种情况在东方比较少,或者说比例比较低。

如果我个人角度来讲,不建议科学家在最开始的时候当CEO。科学家更适合做CTO,把技术进行转化,当技术、产品差不多定型了,可以直接当顾问,但要保证对应的股权和收益。如果科学家个人有能力,愿意接受大的挑战,可以去做CEO,但如果没有,不如找到一个好的合伙人。

但是找合伙人也主要依赖强信任关系。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的是上下铺的同学,或者是同乡,还有一部分是师生,这样搭伙的比较多。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了解自己,认知自己的强项和短板,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了解自己要补足什么样的能力,把心胸撑大,把能力撑强,或者让别人来补强,也能接受别人补强,这点非常关键。

源码一粟 张星辰:创业不能单打独斗,除了刚才所说的科学家去找他的合作伙伴,还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共建团队的方式?

张海霞:我有一个MIT的朋友,他说以前MIT有一门课,教授带着创业项目进去,商学院则找一批想要跟创业团队合作的人进来,经过一段时间大家一起上课、训练,很快形成很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一个找到合适的人,搭配团队的有效方式。在中国其实建立亲密关系是有挑战的,需要慢慢磨合,逐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像大家一起在荒地里培养一棵小树苗,一起浇水、施肥,呵护它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

源码一粟 张星辰:科学家All In创业的成功率会不会更高?

张海霞: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因为不All In真的是没有希望的。但All In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技术All In,管理All In,心态All In,人才All In,开头几年All In,这些都可以,其实就是一种全情投入的状态。因为当你决定创业的时候,你就已经跟过去正常的那条道路分道扬镳了,你得认这件事情,如果不认的话,就是两手抓、两手都没有。

源码一粟 张星辰:您怎么看未来源自中国的原创性技术,以及用这种原创性技术去创业?

张海霞:过去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努力,都是在把科学技术的基础做扎实,让科技的土壤更肥沃。等到我国科学水平的基础海拔再高一些,就会有大批量的原创技术涌现出来。但是现阶段,我们还没有到达那个位置,所以需要持续耕耘,耕耘之后,颠覆性的成果和颠覆全世界的产品就来了,这个是“果”,现在的所有努力都是把“因”做得更好。

源码一粟 张星辰:创业和做学术带给科学家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吗?

张海霞: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优秀的,做科学家,成就感来自于被同行认可,发表论文,行业内有知名度。创业的成就来自于成果被市场认可,学术界流行一句话是,如果科研做得好,你的成果会上书本,被课本记录;如果再成功一点,你的成果会上货架,成为千家万户都在使用的产品。尤其对于工科的科学家,如果他的成果能够真的让社会受益,他会非常兴奋和激动。

源码一粟 张星辰:iCANX是第一家提出“科学家经纪人”一词,您希望科学家经纪人能帮助科学家解决什么问题?

张海霞:我本人是全球第一个拥有经纪人的科学家,我的经纪人是全球第一个科学家经纪人雅琳,很多人找我先找雅琳。我是足球迷,我喜欢的球星有C罗,看到他的一路成长,他经纪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科学家群体根据他们的特质,其实是非常需要经纪人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或者说在象牙塔里是专家,当面临真实商业社会,需要有其他专业分工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问题,例如谈条款、争取权益,谈钱,处理法律相关问题,审查合同,打造形象,安排对外参加活动讲话等。有了经纪人的保护,科学家们可以专心于自己的领域,而不被突如其来的一些事情打扰。

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科学家成为明星,帮助科学家为社会带来价值。

源码一粟 张星辰:从您作为科学家的角度,您期待源码资本、源码一粟能够为科学家创业者提供怎样的帮助?

张海霞:希望科学家创业者能跟投资机构联手,科学家是心脏原动力,但是需要被插上翅膀,让他们起飞。因此我非常希望与源码、源码一粟一道助力科学家们起飞。我们还是一群非常有家国情怀的人,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大可以不做这个,但是之所以大家这么努力,还是希望能发掘好的项目,能够筛选出优秀的技术,挖掘出有潜力的创业者,让他们的成功率更高。科学家创业者代表着中国科技创业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成就他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