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来源于活法儿,经授权使用。
伴随着社会发展、 人口结构、 生活水平和疾病图谱的变化, 人们不再局限于疾病防治, 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健康和生命质量。
“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据统计,目前我国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死亡人数占疾病死亡人数比重的85%。由此可见,预防胜于治疗,“治未病”才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
从2004年便开始接触医疗健康行业的活法儿创始人章坚也深谙其中的道理。2009年,他带领团队共同成立了“活法儿”——一个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互联网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中西医理论+私人定制化”的方式,改善国人的亚健康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章坚回忆称,当时的大健康市场还处于空白阶段,既没有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争相斥资跑马圈地,也少有用户能真正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近几年,伴随着网络用语“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普及和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健康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人们的健康意识终于开始觉醒,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的中国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这正他最初看好该行业的主要原因。
对外,章坚将活法儿正在做的事定义为“生活健康”,即医疗之外生活相关的健康管理。章坚告诉创业邦,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这类人群有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和适应力下降等症状。这些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多种多样,几乎每种疾病都有与之相近的亚健康表现。
区分于医疗和体检,活法儿为用户提供的不仅局限于基于健康指标的检测结果,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伴随式的生活健康方案和执行方案。用户只需要根据问卷调查完成线上测试,即可获得自身健康状态报告。将用户个人体质信息与时令节气等因素相结合,活法儿会为用户推荐一份包含相应内容、饮食、运动等在内的个性化调理方案,关联的产品可在“商城”页面一键购买,帮助用户调理体质,提升免疫力,以此形成服务闭环。
文章图片来源于活法儿,经授权使用。
“大部分用户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此,活法儿团队从问题源头出发,帮助用户了解自己,并且个性化的定制健康服务,让用户详细理解为什么自己要这样吃,这样做,这些对自己的调理有哪些方面的好处,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健康状态有哪些好转,这是活法儿与大多同类企业的不同之处,”章坚说,“目前,活法儿健康决策模型均为多方权威机构合作的产物,准确率优于同类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活法儿有效服务能促使用户健康结果的达成,原本亚健康用户已有60%有好转”。
截至发稿,活法儿早期发布6款APP总用户量超过2000万,微信端超过40万,用户覆盖一、二线城市28~45岁女性,这类用户普遍具备两大特点:其一,文化水平高,对于真实信息的分辨能力强,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觉醒较早;其二,时间充裕,对生活品质有追求,付费能力较强。为了更好的满足这类用户诉求,活法儿基于运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作出运营及商品开发投放的决策,更精准的命中用户的需求,以此提高用户粘性。
营收方面,活法儿主要通过个性化服务导向商城产品销售获利,目前在售的数百件产品中,80%为公司自营。因为中医养生类产品的非标独特性,活法儿产品的在保障优质原产地的同时,对生产流程和工艺也有严格的要求,以保障健康类食品的服务效果。因为自己掌握供应链,所以也控制了成本。“个性化的服务、高品质的产品和不贵的价格”是活法儿的竞争优势。据透露,活法儿在微信端40万用户付费转化占比25%,仅活法儿微信公众号端的商城年销售额就可达4000万元,分销和淘宝渠道年营收也可达几百万元。
成立11年以来,活法儿一直强调“共赢”态度,积极与阿里健康、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等健康相关产业融合。以保险公司为例,基于活法儿的日常生活健康服务,客户不仅能以此提高用户的粘性,还可根据其大数据模型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同时,活法儿的个性化服务也可以使得保险公司降低获客成本。
目前,团队共有30人规模,团队核心成员均拥有营养学、中医、西医、互联网技术与运营背景,在用户建模方面拥有独有的一套可验证的方法论。创始人&CEO章坚曾就职于Spectra Logic,2005年~2008年期间,在健康医疗及关联产业连续创业,深耕医疗健康行业多年;合伙人孙太宁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具有16年营销管理经验,曾任朗源股份市场总监,在品牌规划与渠道管理拓展领域深耕多年;联合创始人少婵为注册营养师,毕业于集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曾就职于和君创业任战略咨询,并曾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综合防治研究项目部市场总监。
融资方面,活法儿已于2014年下半年完成梅花天使基金创投的天使轮融资,并于2016年获得Pre-A轮融资。目前,团队已具备较强的造血能力,处于盈利状态。
章坚坦言,在资本寒冬和疫情黑天鹅的双重压力下,企业最重要的是修炼内功。活法儿错过了微信的流量红利期,现阶段,一方面需要继续强化个性化服务的优势,加强供应链深度,增强服务差异化,同时尝试在短视频、直播或异业合作等更多场景寻找下一个红利期。
文章图片来源于活法儿,经授权使用。来源于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