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龙门守桥人

赵春青 绘

禹门口,又称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交界处,黄河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来,到了龙门倾泻而出。在黄河龙门上,屹立着一座铁路桥,凌空飞架、连通两岸,是晋陕运煤大通道的咽喉要道。

在这座大桥背后,是一代代铁路守桥人的默默奉献——他们每天都要对大桥进行检修和保养。

守桥人赵江,家住山西河津,工作在陕西禹门口。他所在的巡守班共有4人,每班两人,工作8小时,每班需要在桥上巡查4个来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所养护的侯西线最初采用的是内燃机车牵引,2015年才告别无电历史,升级改造成为电气化铁路,列车牵引吨位也从1200吨提高到3000吨。由于运量增大,铁路钢构桥相继出现了磨耗增大、支座寿命缩短等问题。为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他们除了要整修桥隧设备,还要检修大桥。

黄河之上,列车飞驰而过时产生的冲击力让铁路大桥下面悬挂着的“摇篮车”——巡检车左右摇晃,脚下就是滚滚黄河水,看得人心惊胆战,而赵江却丝毫不受影响,继续仔细检查着大桥的每个部位。

只见他用1米多长的铁锤,轻轻地敲打铁轨上的螺栓,通过声音分辨这些螺栓的牢固性,这样的敲击,每次巡查要重复8000多下。

“冬天夜间巡查最为困难,由于冷风刺骨,我们要一手拿手电筒,另一手拿铁锤敲击螺栓,一次巡查下来,双手冻得早都没了知觉。”赵江说。

每当看到有螺栓松动,赵江就要用半米长的大扳手一紧再紧,直至螺栓稳固。遇到螺栓折断时,必须第一时间更换。

冬季,是螺栓、钢轨、夹板折断的高发期。他们不仅要对桥上的螺栓进行检查,还要加密排查钢轨隐患,及时发现、消除故障隐患。这里冬天气温最低时有零下20摄氏度,风力最大时能达到10级,遇到强风,仅是过桥就需要40分钟,更别说还要一边走一边检修设备。常年的大风,让很多巡守工都患有沙眼,加之长期弯腰劳作,4人班组中两人都患有风湿性腰腿痛。

“一天在岗,就要干好一天的活,这是一个职工的本分。”赵江说。

43年里,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上,这群守桥人默默守护着一趟趟列车安全地飞驰过桥。

来源:《工人日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