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逢过春节,都要由大人带着去逛厂甸庙会,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狂欢节。
庙会上,吃的、玩的、乐的应有尽有,云集的商贩中,少不了画糖画的摊位。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块平整光滑洁白的大理石板,一把圆勺,一个平铁铲。在一个瓷筒里放着几十根长竹签,旁边还有一个盛白糖的小罐儿和一个盛水的小瓦盆儿。小桌子边上摆一凳子,上面有个小火炉,炉上架一口铜锅。舀上两勺白砂糖,再倒进一点儿水,小火慢熬,一会儿糖色由白变黄,用勺子搅拌,当呈现金光灿灿的颜色时,糖浆就算熬好了。这时用勺子舀起,按顾客的要求,开始画糖画。
勺子微微倾斜,糖稀拉出长长的线条,落到油光的大理石板上。只见勺子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在石板上左右晃动,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幅金黄色的糖画就完成了。艺人用勺代笔,一条活灵灵的鱼就展现在眼前,连片片鱼鳞都闪着光。趁热糖还没凝固时,拿一根长竹签,往糖画上一按,用小平铲一铲,举起竹签,交到顾客手里完活。庙会上买鱼图案的人很多,一是用料少自然就便宜些,二是这金色的鱼寓意好啊,“年年有余”,谁不想图个好兆头呢!
画糖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桌腿绑着的稻草扎上,插有十二生肖图案,有凤凰,有象征富贵的牡丹,有凌霜傲雪的梅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古代的英雄豪杰,如张飞、关羽、驱邪避鬼的钟馗等,应有尽有,任顾客挑选。这糖画艺人绘画造型能力很强,功底深厚,所以特别受孩子们欢迎,又好看,又好吃,集工艺品和食品之大成。
画糖画的艺人是不打底稿直接用糖稀去画,所有的形象都在他心中,完全是用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方式作画。其造型方法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夸张、变形、图案化,吸收了民间年画和剪纸艺术的精华,以线条来塑造形象。线条均匀,粗细相间,又像书法艺术中的草书笔法,上下牵连,气脉贯通,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关于糖画,曾有一段唐代四川籍大诗人陈子昂画糖画的传说。
提起陈子昂,就立刻会想到那首大名鼎鼎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据传,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到长安,生活拮据,只好在街上摆摊,用自己画糖画的技能补贴家用,很受欢迎,生意红火。有一天太监带着太子在街上闲逛,看到陈子昂的糖画,太子十分喜欢,买了带回宫中,皇帝知道此事就把陈子昂召到宫里当场表演,他娴熟的技巧,画出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很得皇帝赞赏,再加上他的诗文才学,皇帝即将他官升右拾遗。当然这只是传说,不必认真,但糖画的确有相传起源于四川,可以上溯到唐朝。
清代《竖瓠补集》一书中,说明朝每到新年祭祀神灵时“熔就糖”,将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形象作为祭品,得名“糖丞相”。到了清朝,更加流行,制作技艺也愈加精妙,题材也更广泛,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春节庙会集市上,仍有从事这门手艺的,而且图样花纹也在不断创新,并已成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情。
来源:北京晚报 何大齐文并图
流程编辑: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