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舞”出发展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

  民族文化“舞”出发展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刚进入兔年新年,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文安梅就开始对艺术团的成员们,安排23日的演出。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都很开心。为了迎接新年,1月中旬,我们根据民族文化特色精心编排了一些新的舞蹈,准备在23日的篝火晚会上演出。”文安梅说,“虽然这些新舞蹈大家都排练了很多次,但我们都想精益求精,确保游客能够观看到高质量的演出。”

  彝族姑娘文安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舞蹈传承人、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

  2018年,文安梅和乡亲们搬迁到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小镇,成为新市民。随后,三宝街道也陆续迎来晴隆县各乡镇搬迁来的群众,总人口达3185户15097人,其中少数民族11776人,占78%。

  为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家园,晴隆县积极发挥民族传统文化“黏合剂”作用,充分挖掘阿妹戚托、芦笙舞、苗族蜡染、刺绣、布依族服饰等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加强民族文化产业技能培训,打造民族文化创业就业孵化园,实现民族文化多元业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群众就业质量和就业收入。

  从小擅长文艺表演的文安梅也发挥专长,主动请缨,自愿加入小镇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带领社区群众挖掘本土传统歌舞、服饰等民族文化,进一步传承、融合、创新,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汇演节目,并带领团队参加全国各类民族文化推广赛事、公演交流,让藏在晴隆深山的多彩民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如今,文安梅的舞蹈团也从三五人发展到百人团队,已是阿妹戚托小镇文化传承和建设的“主力军”。

  “搬到这里,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的舞蹈传承有了空间,多元的民族文化也得以发扬和创新。目前,我们文艺团吸纳了百人就业。”文安梅感慨,大家不仅把家搬了出来,也把民族文化“搬”出大山。

  “舞台就在我们身边,能把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一起分享,真的很自豪。我们的新家园就业机会多,一家人也能够在一起,很有幸福感。”“95后”苗族姑娘杨艳是队伍里的新成员,自从搬迁到阿妹戚托小镇新家,杨艳和婆婆开了一间苗绣作坊,其丈夫也在社区运营一家汽车维修门店,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舞蹈演出也成了杨艳的第二职业。

  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促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既是乡村经济的增长点,也是乡村的灵魂。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舞蹈传承人后,文安梅依托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带领团队打造出彝族舞台剧《火之魂》《阿妹戚托》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让观众感受到了彝族儿女浓厚的家国情怀,传承和发扬好民族文化。

  新年新气象,构筑新梦想。文安梅说,让更多人认识阿妹戚托舞,了解彝族文化就是她今后的目标。她说:“接下来我将不断地去挖掘更多的彝族文化,打造更完美的彝族舞蹈舞台剧,让更多的人来到阿妹戚托小镇了解我们彝族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旅游业态,带动我们的经济发展,增加我们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让阿妹戚托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