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费孝通把传统中国称为“礼俗社会”。在这种根植于小农经济的乡土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以家庭和亲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同质化的社会中,彼此熟识,生活方式上与自然亲近,行为上遵守习俗和传统——多彩的岁时风俗,就是礼俗社会中的不可或缺的精彩部分。
在传统的礼俗社会中,大年初一,有哪些年俗?
在《北京的春节》中,“老北京”何大齐先生用充满深情的图和追忆文字,讲述了童年时代所经历的传统年俗,在传统的节令风俗逐渐湮灭的今天,从这本书里,依稀可以辨认传统中国的节俗风貌。
何大齐
1940年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市特级教师,在绘画、书法、民俗学、文字学等领域各有建树。近年出版的书籍包括《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燕京往事》、《〈骆驼祥子〉何大齐插图·注释本》、《〈茶馆〉何大齐插图本》、《〈民国北京城〉烟袋斜街旧影图卷》、《万有汉字》等。曾获第四届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五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奖。
穿新衣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换新衣 吉祥红色最相宜
辞旧迎新盼福到 出门拜年心欢喜
穿新衣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小的时候,特别盼着过年。新年到来,家里家外到处都是欢乐喜庆的气氛,有隆重的祭祖仪式,有丰盛的年夜饭,有拜年时亲友团聚的愉悦热闹,有长辈给的压岁钱,还可以逛厂甸庙会,买到各种各样的玩具——风筝、空竹、风车等,还能放鞭炮,看花灯。总之,那真是由着性子玩啊,吃啊,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此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可以穿一身新衣服。
旧时的北京人们生活水平是很低的,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孩子本来就好动,登梯爬高儿,所以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要想穿整洁漂亮的新衣服,只有等到过年了,由此可知这件事在孩子心中有多重要。
过年穿新衣服,也是我国古老的民俗传统。宋朝《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每到这一天,大家都穿得干干净净,到处去游逛。民国时期《平谷县志》中也记载,正月初一“卑幼盛服饰,拜尊长为寿”,是说大年初一都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
穿新衣也成了过春节一系列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逛厂甸一样,是北京人春节喜庆交响乐中的一曲。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新衣,衬托着人们的笑脸,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为这一古老的节日带来了更多的祥和欢乐。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初一拜年
大年初一
正月初一拜亲朋 长幼有序各不同
作揖叩头道吉祥 恭贺新春乐融融
初一拜年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拜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拜年这一说,到唐代开始盛行起来,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到了农历正月初一,都要相互拜年。
宋朝诗人郑刚中诗里就写道:
“村巫吹角天将晓,里巷拜年争欲早。”
可见这新春拜年,乃是开门第一件要事。除夕守岁到交子时刻,就是大年初一了,天亮后孩子们要换上新衣服,大人也都穿戴整齐,梳洗打扮好,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
我小时候要先给家中辈分最高的奶奶拜年,双膝跪地行叩头礼,祝奶奶健康长寿,然后依次给父母、叔叔、姑姑行礼,因家里长辈太多,所以除奶奶之外,其他长辈就都行作揖礼了。 作揖时要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抱右拳。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真诚、尊重,这不能错了,要是右手抱左手是不吉利的。
抱手后上下摇动,上过头,下过膝,祝家中长辈吉祥平安,万事如意,家中拜完走出院门,遇到街坊邻居,都要相互作揖道贺,“过年好”声不绝于耳,一派喜庆祥和。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逛厂甸
大年初一
通宵爆竹一声声,厂甸庙会盛京城。
风车空竹喧夜半,男女老少乐升平。
逛厂甸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厂甸在和平门外,是元明时期烧制琉璃瓦的官窑旧址,所以此地又叫琉璃厂。民国六年 ( 1917年)海王村公园在此修建,就是现在中国书店的位置,也称为厂甸。据说庙会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举办集市,一年之中,仅此数日,所以游人如潮。
琉璃厂周边是人文荟萃之地,店铺里卖的大多是古董、文玩、字帖、书画、文房四宝。其中书店最多,等到了春节庙会期间,这些店家为了招揽生意,都会在店铺门前就地陈列古董、字画、线装书等。我想这一定与科举考试有关,来京赶考的读书人那时都住在城南宣武门外各地在京设置的会馆中,他们要搜罗自己喜爱的书,要买笔墨纸砚等用品,所以在离会馆最近的琉璃厂就形成了文市的特色。这是厂甸庙会与其他庙会的不同之处。由于厂甸离市中心近,那时北京城也就是二环以内不大的范围,所以春节庙会开始后,各阶层的男女老幼都会争相光顾游玩。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大糖葫芦
大年初一
大糖葫芦似长龙,蘸上饴糖白又红。
五颜六色小旗飘,厂甸庙会春意浓。
大糖葫芦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厂甸庙会是老北京人的最爱,尤其是孩子,过年不去厂甸就好像缺少一台大戏一样,感觉少了很多年味儿。孩子们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到十五必定会缠着大人择日去逛厂甸。
厂甸可吃可玩可看的东西多了去了,但又好吃又好玩又好看的,就得数大糖葫芦了。说起糖葫芦,现在的孩子大概只知道冰糖葫芦了——不到一尺长,竹扦子上穿着十个八个山里红,蘸上用冰糖熬制的糖液。
但大糖葫芦与冰糖葫芦不同,首先它特别长,最长的有六尺,最短的也有三尺。选大个儿的山里红,去核儿,用长长的荆条穿起来,表面刷上熬化的白饴糖而不是冰糖。
白饴糖是用麦芽和小米为原料制成的糖,和关东糖是同一类,制作时用刷子蘸上饴糖,刷在穿好的山里红上,白里透红,最后还要在顶端粘上粉红色或绿色的三角形小旗子。
小贩在大箩筐上支起木架子,上面钻上圆形孔洞,把大糖葫芦插在孔洞里。小旗儿高高地迎风摇摆,十分耀眼,成为厂甸的一大标志。
大糖葫芦是孩子们的最爱,选一串最长的扛回家,心里那份快乐就别提了,现在一想起来,那场面、那心情还好像就在眼前。如今的孩子们见不着大糖葫芦了,只知道超市和街边卖的冰糖葫芦,从爷爷奶奶口中像听故事一样,了解一点儿往日风情。时过境迁,这是无法挽留的。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空竹
大年初一
春节厂甸好热闹,空竹摊位占要道。
张飞骗马猴爬杆,喜庆吉祥添欢笑。
空竹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老北京厂甸庙会上有一种带响儿的玩具,叫作“空竹”。空竹古称“空钟”“空筝”“响铃”,是由来已久的传统玩具。
厂甸卖的空竹由竹子和木头做成,分单轮和双轮两种。单轮抖起来难度大,初学不易,但学会了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儿。
抖空竹要左右手各握一根二尺多长的圆木棍,两头绑好一根一米多长的线绳。抖的时候先把线绳逆时针方向缠在空竹葫芦形木柱的细腰部,至少要缠两圈,双手提起离开地面,右手拉,左手随绳,一去一送,不断来回扯动,速度加快,空竹的轮盘也越转越快,带动空气穿入笛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篇《空竹赋》,是最早对空竹的记录,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最初的玩法像现在的陀螺一样,用鞭子抽打,使其快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后来发展为在单轮板面上穿一竹棍,上长、下短且尖,用绳子绕在上半截竹棍上,用一开孔竹板做平衡支撑,把线穿过竹板用力一拉,空竹就在地上迅速旋转起来。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噗噗噔儿、
琉璃喇叭
大年初一
噗 噗噔儿玻璃烧,脖细肚大底端薄。
一呼一吸砰砰响,每逢春节添欢笑。
噗噗噔儿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这噗噗噔儿是厂甸庙会特有的儿童玩具,根据它发出声音的方式和形状,也有人称它“倒掖气”或 “响葫芦”。据记载,这种玩具明朝就 有了,《帝京景物略》中专门写到过它:
“别有衔而嘘吸者,大声唝唝,小声唪唪,曰倒掖气。”
它是用玻璃制成的,有球形或葫芦形。它有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儿,用嘴含着管头儿,一呼一吸即可发出噗噔、噗噔的声音。制作噗噗噔儿,先用紫红色的玻璃料拉成管状,再把前端吹成一个葫芦形或球形,趁玻 璃料还没冷却变硬时,在底端微凸的平面上一摁,使底面略向内凹陷,冷却后即成。噗噗噔儿的底端玻璃极薄,在 一呼一吸间,玻璃前后移动而出声,随着呼吸速度的变化 就能发出有节奏的“乐音”。如果两三个大孩子一人吹一个,相互对吹,好像有声部的合唱或对唱,又好像互相交谈,十分有趣。由于物美价廉,吹出的声音又轻柔悦耳, 因此这种玩具很受大人孩子的喜爱。我记得小时候大人领着逛厂甸,总会买几个大小不同的带回家去。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氢气球
大年初一
制出氢气充皮囊,五颜六色迎风扬。
厂甸摆摊招揽客,气球高升图吉祥。
氢气球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氢气球虽然是外国人发明的,但传入中国后,聪明的国人就想方设法挖掘它的使用价值。除了在军事勘测、气象预测上发挥作用外,氢气球在民用方面也派上了用场,作为儿童玩具,真是大放异彩。首 先是设计制作各种色彩鲜艳、外形各异的橡皮胶囊,有圆球形、葫芦形,还有香蕉形、细长的竹节形。在春节这样的 传统节日中,不同颜色的、不同形状的氢气球,高高飞舞在跑来跑去、大呼小叫的孩子头上,透着蒸蒸日上、喜气洋 洋的气氛。这也正贴合了我们民族的传统心理:逢年过节求吉祥,祈盼生活节节高。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假面具
大年初一
厂甸面具色缤纷,神头鬼脸真吓人。
龆龀小儿爱面具,漂亮孩子变瘟神。
假面具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说起厂甸的特色玩具,还有一种特别受孩子们欢迎,就是假面具。摊商在货筐上用长木棍搭起货架,把各种各样的面具挂在架子上。面具的造型奇形怪状,色彩鲜艳,最能抓住孩子的眼球, 从老远就能把他们吸引过来。买一个戴 在脸上装神弄鬼,吓唬小伙伴,很符合 儿童,尤其是小男孩的心理。我小时候就在厂甸买过好几个面具,戴上之后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怪模怪样特别开心,有时还会躲在门后,猛一出来吓唬家里其他人。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茶汤
大年初一
庙会集市设摊棚,茶汤油面色味浓。
高大铜壶金光闪,冲水也要有真功。
茶汤 何大齐绘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每到春节,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厂甸庙会,五行八作都在此设摊搭棚。北京的小吃在这儿也大集合了,如艾窝 窝、豌豆黄、炒扒糕、豌豆粥、灌肠、 豆汁、驴打滚、大麦米粥、果仁奶酪、 大糖葫芦,等等。其中卖茶汤和油茶的最引人注目, 尤其是那个龙嘴大铜壶。它的体身金光 锃亮,壶身铸有游龙,壶嘴是一个龙头造型,龙口张开,开水就从龙口中吐出。龙头上面系着两朵丝绒红球,不断地前后摇动,十分生动有趣。这个大铜壶也是卖茶汤的招幌,它净重就有九公斤,可以盛水四十公斤。壶的中心是 个烧煤炭的炉子,外面包着壶体,圆形的壶膛里盛着水。当壶心炭火把水烧到一百摄氏度时,铜壶旁边的小汽笛就 “呜呜”地叫起来,像是在招揽食客:“快来碗茶汤吧!”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END-
书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