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除了闻名中外的园林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江南古镇,仅江南六大古镇,苏州就独占一半,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苏州就占有三个,用星罗棋布来形容也不为过,位于吴江的同里古镇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同里古镇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镇四周被湖泊环绕,15条河流将古镇分割成7个小岛,49座古桥又将其连为一个整体,故而形成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水乡格局,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用唐代诗人杜荀鹤写的《送人游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同里古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可游景点众多,据不完全统计,镇内有明清园宅38处,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以前曾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在这些为数众多的古建筑中,最值得一游的非“一园二堂三桥”莫属。
一园:退思园
如果要在同里古镇挑一个最具代表的建筑群,我觉得非退思园莫属,为什么呢?首先它的级别够高,抛开同里古镇的众多国家级荣耀不谈,退思园同样自带光环,它是同里古镇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在同里非游不同的景点推荐中,退思园必须排在第一位。
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退思园作为9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自然算是中国园林皇冠上的明珠。它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它沿袭了苏州园林叠石理水、布局有法、追求诗情画意的特点,以水池为中心,将园林建在水上,形成了漂浮在水中的园林景观效果,独具特色,堪称中国园林一绝。
退思园面积不大,布局小巧玲珑,平常我们看到的很多园林都是纵向构造,而退思园却以横向布局,自西向东,由四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构成,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在有限的空间中,亭台楼阁却一样不少,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其它景观相呼应,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二堂:耕乐堂
如果说退思园是同里古镇最有名的建筑,那么耕乐堂便是同里古镇最古老的建筑,因为同里古镇以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建筑居多,而耕乐堂却是建于400多年前的明朝,而且与退思园一样,耕乐堂也是国宝级老建筑,它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耕乐堂比退思园更小一些,占地约6.5亩,最开始的时候,建有五进共52音房屋,不过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漫长岁月的几朝兴废,现在仅存有三进共41间房屋,不过园虽不大,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有水池,小而精致。
耕乐堂不大,走马观花只需要20分钟,跨进门厅,露明三间,庄重朴实,高大宽敞,形为清代后期建筑。宅楼西侧有一条陪弄直通后园,园中建有水池,水池四周湖石镶砌,高低参差,清幽别致。水池一面为鸳鸯厅,面阔三间,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一高一低,相互呼应,造型别致。
二堂:嘉荫堂
嘉荫堂靠近三桥,与崇本堂隔河相望,相比之下,建筑年代晚于退思园及耕乐堂,它建于1922年(即民国十一年),距今刚好100年,它的主人叫柳炳南,与出生于黎里古镇的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姓同宗,有一段时间,柳亚子去陈去病忙于南社工作的时候,还曾住在此地,所以说它是柳亚子故居也不为过。
嘉荫堂虽然建筑年代较晚,但它的特色是木雕、石雕更加精美,这一点到有些岭南园林的感觉,与广州的陈家祠及佛山的祖庙颇为相似。进入其间,穿过门厅抬起头来,只见‘福、寿、禄”三星跃居正脊中心,额首微笑,似乎正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
嘉荫堂的设计充满书卷气息,隐含了文人墨客对理想追求。主建筑当地人称其为纱帽厅,看上去高大宽敞,肃穆庄重。厅内到处都有精美的木雕,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风寒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实两堂本来还应该包括崇本堂(没有耕乐堂),不过因为崇本堂我没进去,所以这里就以历史更为悠久的耕乐堂替代了。
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同里三桥不是第三座桥之意,而是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相邻石桥的合称,三桥在同里的名气很大,俨重是古镇的中心,其中太平桥和长庆桥皆为梁式,而吉利桥则为拱形石桥。
同里三桥之所以名气那么大,与当地“走桥”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据当地朋友介绍,“走三桥”能避灾求福,所以每逢婚嫁喜庆,同里人便会到三桥上走一遭。而且人们走在桥上口中还会长念三座桥的桥名“太平、吉利、长庆!”算是讨过好的口彩。虽然不知道“走三桥”的习俗因何而形成,但“三桥”在同里人的心中,就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所以大家到同里旅游,一定要入乡随俗,到三桥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