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我去过,什么都没有留下。
可隆福寺的宝贝,还是可以见到的。
隆福寺的宝贝是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先前隆福寺有哪些宝贝,但我知道的是,隆福寺先前的宝贝,现在还有存世的。
为了惦记这一口,大周末的,我不惜穿过北京城,去接近一下这个宝贝。好在现在北京的地铁真的顺畅,先前要拐几次弯的路线,现在地铁可以直达了。
中午吃过午饭,我说去见见老宝贝,老婆还没有反应过来,我就已经带着公交卡出门了。周末逛北京,我好像一直是独行侠。
隆福寺1901年的一场大火,加上1976年的一场大地震,让隆福寺几乎荡然无存。这么说其实也不对,有识货的人觉得隆福寺当年几个大殿的藻井不错,由是建议,将这几个藻井拆解后搬运到西黄寺里。
那时候的西黄寺一直是藏传佛教的进修学院,寺庙里面的管理人员估计也没有意识到这个藻井的价值,于是就将这些宝贝在厕所边的露天环境存放着。估计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些都已经是垃圾了。
1989年,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时,有人发现了这个宝贝,便将它们移植到先龙坛,这才给这些宝贝一个好的归宿。
从现在古代建筑博物馆展览的情况来看,当年隆福寺的藻井至少保留了四套:一套盘龙藻井(毗卢殿供奉的),在先龙坛拜殿的正中央吊着。一套正觉殿的四层藻井在太岁殿正中吊着。还有一套盘龙藻井的底下框架在太岁殿西边墙上摆着,一套缺盘龙的藻井边框在西配殿入口处的顶上吊着。
什么叫藻井?藻井就是古代天花板的装饰,这个装饰一般只设在佛像的头顶上,或者皇帝的黄螺宝盖上面,从位置看,就知道藻井在建筑中的地位。藻井能造出隆福寺这么美的,只能说明隆福寺当年的地位。
隆福寺的藻井据资料记载,最初建于明景泰年间,后来在朱祁钰统治期间还修缮过,后来的大清朝也进行过修缮,可惜,进入到上个世纪开始,这些藻井就开始多舛的命运,直至差点被当成垃圾。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隆福寺的两种藻井,一种是毗卢殿的,也就是大雄宝殿的,这里应该是供着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三尊,从展品来看,这三尊佛像上面的藻井都在,可惜只有一副保存是完成的,现在存在拜殿的正中。这种藻井,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一条鎏金盘龙,做得栩栩如生,龙须和龙头上的毛发根根毕现,艺术水准非常高。另外一种就更加讲究了,这是供奉在隆福寺正觉殿里的藻井。外表是四层宫殿组成的立体结构。藻井外面的四面,有四尊金刚呵护着,藻井核心是象征天圆地方或外圆内方的底层,当然最核心的还是最底层的蓝色底子,那代表着浩瀚的星空,上面的白点子,代表了星空上的1400多个星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那可不是瞎画的,完全是根据天空的星座标记出来的,这个星座图早于明朝之前。我惊叹于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这样的设计能力,即便到今天也算是新潮的。
说心里话,如果没有这几座藻井摆在这儿,这个古代建筑博物馆真的没有一点艺术价值。因为很多人都被展厅里面的模型迷惑了,殊不知,拜殿、太岁殿和两侧的偏殿,就是保存非常完好的典型的明式宫殿建筑架构,现在到哪儿能这么清晰、近距离地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瑰宝呢?
在我浏览期间,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跟着所谓的老师专家,在古代建筑博物馆里面“学习”着,我认真地听了那些所谓专家们的讲解,真的让我有点大跌眼镜。不对,我今天没戴眼镜。但愿这些孩子不被误导,长大后,他们能像我一样,知道在先龙坛里面看什么,而不是跟着专家看什么。
先龙坛里拜殿、太岁殿、东西配殿、具服殿、宰牲亭、神库、水井、焚帛炉、观耕台等建筑基本保存了原来的样子,这是参观时需要重点欣赏的地方,山川坛、一亩三分地都已经异地而建,现在也就是意思一下了。
先龙坛是清朝以后改的称呼,早先叫山川坛,永乐大帝在1420年建它,主要是用于祭祀社稷、土地、山川、河湖的神仙,后来在嘉靖时期的1530年,这里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山川的,因为嘉靖帝在城里建了日坛、月坛、社稷坛和地坛,记得以前我都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里面找到。由于日月、社稷、地坛的地位都比较高,这也是先龙坛被后世人慢慢忽略的主要原因吧。
先龙坛本来真的没什么好看的,好在,隆福寺的宝贝被移到这儿,这也成就了先龙坛和隆福寺。怀念隆福寺的,可以到先龙坛怀古。
先龙坛已经变成古代建筑博物馆了。
整体搬迁过来的拜坛
一亩三分地
观耕台
太岁殿
老北京院门
古代建筑上的砖雕
佛教建筑
承德普宁寺的观音之阁模型
正觉殿的藻井
太岁殿的结构——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
挂在墙上的残缺藻井,我偷偷地摸了一把。
给个特写镜头
明器亭台楼阁
山西佛光寺模型
应县木塔模型
拜殿的藻井
拜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