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遗址

正月初六早上从郭亮村出来,行驶大概100公里左右,是中国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现在开辟为殷墟景区。

  从郭亮村迎着朝阳去往殷墟

  殷墟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以及众多居民点和墓地。清清的洹河水围绕着都城缓缓流过,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殷墟复原图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之美、之奇,可充分证明殷墟不仅在当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很有可能是当时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殷墟博物苑大门

  司母戊鼎雕塑

  主建筑,内有殷墟沿革展

  殷墟门票不算便宜,票价90元,请导游80-120元,停车场收费10元。

  进到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甲骨文发现地的碑刻。

  碑刻

  这里是殷墟的宫殿区,建有殷墟博物馆,我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馆。

  博物馆石刻

  博物馆大门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所以殷墟博物馆的馆标是一个变形的“子”字。

  殷墟博物馆馆标

  通往博物馆的通道旁,是时光隧道

  博物馆从平面上看,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即取依附恒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所有的建筑基本上处于地表之下,地表将被植被覆盖,不会破坏殷墟遗址的原貌,在博物馆天井的喷泉中是一个仿龟背的石刻,上书甲骨文“月在林中初入暮,风来水上自成文”。

  天井中的喷泉池

  天井喷泉

  仿龟背的说明碑

  殷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在当时中国的土地上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王朝,被称为“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商王朝创立者曰“汤”,立国后传承17代31王,自公元前1600年,商王朝历经550余年,最终被西周王朝所取代。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第二十王盘庚将都邑迁至今河南安阳后,商就定都在此地历经两个半世纪之多,共传8代12王。西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商王世系表

  进到博物馆,首先给你震撼的是三千年以前的陶制地下排水管道,充分体现了当时先辈的聪明智慧。

  排水管线及三通

  青铜器展示(饪食器:鼎、鬲(ge)、甗(yan)、簋(gui)、簠(fu)、盨(xu)、敦、豆、铺、盂、俎、匕等)

  展示柜

  讲解员在讲解

  甗(yan)蒸饭器,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称为甑(zeng),下为鬲,用以煮水,中间的箅通汽以蒸于甑。

  饮用展示

  传商人嗜饮,因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爵和觚

  商朝的贸易展示

  商朝时的钱币–贝壳

  当时的食物,栗、麦,可能还有水稻是当时的主粮,牛、羊、猪、鸡则是商人的肉食,狗虽然在殷墟发现最多,但是否入食尚无从证实。

  中间是羊头骨

  祭祀与交流,此柜展示的是当时出土时即呈现的样子,右边展示的硬陶和原始瓷可能来自长江流域;人头祭,则是最残忍的祭祀方式,即将人头放入甗中进行蒸煮,估计祭祀所用的人头是当时的战俘。

  展示柜

  甗中的头骨清晰可见

  商朝的社会生产已经相当发达。

  社会生产简介

  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

  养殖及畜牧业(展柜中从左依次是鸡、猪、牛、狗的骨头)

  制骨业(工具、武器、乐器、装饰品)

  铸铜业

  在青铜器展厅,给人以震撼,无论是铸造精美的鼎还是依旧锋利的青铜矛与戈,无不体现着三千年前先辈们高超的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其中尤以司母戊鼎最为精美,1939年3月19日在殷墟出土,因其腹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殷墟博物馆展出的是仿品。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75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精美的青铜斧

  依旧锋利的青铜矛,矛上已经有了放血槽

  依旧锋利的青铜戈

  士兵头骨上的折断的矛尖还清晰可见

  司母辛鼎,推测是妇好的子女为其所铸

  精美的四足圆鼎

  纹饰精美的青铜盂,纹饰遍布全身

  展柜上排展示的是觚和爵,一般出土时成对出现

  从这个角度看好似三个大象组成的鼎

  从这个角度看似兽头

  精美的青铜器觥(gong)盖,从各个角度展现的是不同的造型

  细细观看展品

  著名的司母戊鼎

  在司母戊鼎展厅,用展板对中国的鼎文化进行了介绍,鼎是中国古代的炊食器,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现今的出土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鼎发展的最高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社会,鼎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的重要礼器。青铜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商朝时期的工匠已经将玉制作的非常漂亮了,南阳虽不产玉,但殷墟出土了2600多件商代玉器,包括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独山玉。

  各种玉鸟,估计商朝时期的图腾是鸟

  制作精美的玉器

  殷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了甲骨文。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以前,殷墟附近的农民在采收农作物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把其作为中药龙骨卖给药铺,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吃中药时,发现龙骨上有契刻文字,于是和其学生赵军开始对此的搜集和研究,其后刘鹗于1903年著书《铁云藏龟》出版,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有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的占卜记录。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据学者胡厚宣统计,殷墟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龟甲展示

  刻在牛骨上的甲骨文

  迄今发现最大的龟甲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博物馆稍作停留,我们即出馆继续参观。殷墟博物苑做的很用心,有甲骨碑林,石碑的前后将原文与释文分别雕刻,可以在此细观。

  碑林介绍

  甲骨文碑林

  观看碑林

  碑林的旁边是车马坑展厅。

  车马坑展厅

  展出了六辆陪葬车马

  马和人的遗骨清晰可见

  早期双马车的模型

  改进后的双马车模型

  展厅里有空调,趁机暖和一下

  从车马坑出来,是乙八基址,乙八基址规模最大,南北长约85米,东西宽约14.5米,推测应有三座门,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其西与乙七基址相接。在乙七正南,发现3组排葬坑。坑内少者1~3人,多者10~13人,有俯身、仰身、跪式葬以及砍头葬,出土有青铜礼器、兵器和车马,此外,还有葬兽坑。这些大规模人祭遗存,说明乙七、 乙八基址可能是用于祭祀的宗庙类建筑。

  乙八基址介绍

  乙八基址全景

  乙七基址介绍

  祭祀坑

  祭祀坑,应有守护建筑之意

  参观祭祀坑

  从祭祀坑穿过,就是最大的甲骨文发现地遗址,因原物现存台湾,所以基本是用展板形式进行的展览。

  复原的发现时的情况

  解说员在讲解

  甲骨文姓氏对照表

  甲骨文墙

  参观甲骨文墙后,是苑内的最后一个景点,妇好墓。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武丁是第23位商王,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使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在妇好塑像旁边有毛泽东主席栽种的翠柏

  妇好塑像

  妇好墓入口

  妇好墓挖掘复原

  作为妇好权力象征铸造精美的青铜斧

  陪葬品中有多处铸有妇好的铭文

  陪葬品

  陪葬品

  从妇好墓出来,完成了殷墟宫殿区的游览,离此5公里左右还有殷墟王陵区,本来有摆渡车,但是为了节约时间,决定自己驾车前往,王陵区与宫殿区一票通用,设定了导航,在导航已经提示到了的时候,还是没看到王陵区的影子,以为走错了的时候,又向前开了200米,在一片果园中发现了王陵区的大门。车停在停车场,收费10元。

  王陵区石刻

  甬道,两旁是果园

  王陵区大门

  进入大门,是司母戊鼎发现地的石刻。石刻的后方是一座巨大的仿司母戊鼎雕塑。

  导览图、石刻、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青铜时代第一鼎

  在大门的左边是三座建筑,有M260展览馆,在此大墓是发现司母戊鼎的地方;另一座是王陵墓葬展览馆;还有一座车马坑陈列馆。

  M260展览馆

  M260大墓展馆标牌

  司母戊鼎在大墓中就是这样放置的

  从墓道看是这样的

  王陵墓葬展览馆

  王陵墓葬展览馆内景

  殉葬坑

  制作精美的面具,180度范围内眼睛都在看你

  车马坑陈列馆

  车马坑陈列馆内景

  王陵墓葬展览馆和M260展览馆的旁边是大面积的殉葬坑,现在只是用松土的形式表现出来。

  殉葬坑展板

  大面积的殉葬坑

  在园中还散养着梅花鹿,小鹿在懒懒的晒着太阳,给人以些许温馨。

  在园中用玻璃钢制作了大型的青铜器仿制品,可惜铭牌都看不到了,维护的有些差。

  玻璃钢青铜器仿制品

  仿制的面具

  穿过仿制品区,是兽祭坑。

  兽祭坑石刻

  兽祭坑

  兽祭坑

  其他的墓葬是用展板和绿篱的形式进行的表现。

  墓葬说明

  园中还有一些石刻的仿制品。

  仿制品

  仿制品

  仿制品

  仿制品

  王陵区的主要建筑

  站在有些空旷的王陵区,恍然记起有位历史学家说过,一个地域就是一部历史,一座城市就是一章有关文明的阐述。今天我们穿越三千年来到其中,就是在阅读一节细致的文化,细观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是在与古人进行一次真切的交流和对话了吧?先辈创造的文明已在熠熠闪光,今天我们的中国梦刚刚起航……

  参观完王陵区,已经是下午1点,想着还有500公里回家的路程,赶紧返程,从王陵区上南林高速很近,大概也就20分钟就上了高速,在服务区简单的用了午餐,但是加油却排了有40分钟的队,建议最好在进高速前将油加好,避免耽误时间。

  过了石家庄,听河北交通广播说京港澳涿州段在堵车,毅然从180公里博野出口出了京港澳,绕了30公里普通公路绕到京昆高速(G5),一路畅通回到良乡,回来看新闻京港澳堵车10公里,真心觉得绕道G5是明智的选择,建议大家今后过石家庄即从绕城高速绕行G5是最近的路,两条高速之间在此距离15公里左右并且是高速,我决定绕行时还是晚了,多用了半个小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