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青年将领系列·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

湖南浏阳一个烈士纪念馆里放着一份发黄的文稿,题目为《现在的我》。部分内容摘录如下:“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岁,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了吗?……我现在的年纪,虽不是当大国民的时候,也不是当小孩子的时候了,所以我在这个学期内,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练习,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

贫寒少年有大志,这篇文章大概是寻淮洲13岁写的。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出生于湖南浏阳县莲溪乡黄狮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参加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16岁入党,18岁当师长,20岁升为军长,21岁就成为了军团长,22岁在安徽太平县谭家桥受伤,转移至泾县茂林镇牺牲,牺牲后被脱去衣服(物资短缺)赤条条就地掩埋,后被王耀武找到尸骸割去头颅。他的一位搭档兼好友一直对这场战役、这件事念念不忘,晚年要求死后要把一部分骨灰埋在谭家桥,陪伴他牺牲的战友,这位好友叫粟裕。

寻淮洲画像

寻淮洲短暂的一生,绽放了极其耀眼的军事才华。

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寻淮洲指挥红一○○团担任左翼主攻,他身先士卒,率部奋勇杀敌,毙伤俘获大量敌人,并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伟人激动地写到: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场战役后,寻淮洲升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那年他才18岁,他个子只有1米6,又穿着朴素无官架子,时常被认作警卫员。

第二次反围剿,他率红三十五师在江西兴国成功阻击了敌主力19路军。

第三次反围剿他率领35师诱敌深入至兴国的万安、良口一带,为红军主力创造了战机。

第四次反围剿,寻淮洲率部与兄弟部队对阵广东军阀陈济棠。水口一役,寻淮洲部歼敌两个营,守卫了江西南线。1933年他收复闽西失地并开辟纵横数百里的新苏区,曾创下创下以一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歼敌一个精锐团、溃敌两个营的战绩。同年12月寻淮洲任红七军团军团长。

第五次反围剿,在整个战局溃败的情况下,寻淮洲却率领红七团收复归化,攻克永安,在三元附近歼敌一个旅两个团,缴获的武器弹药可以装备整个军团。

1934年7月,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奉命北上,寻淮洲任军团长,曾洪易(叛变)、乐少华(建国后自杀)、粟裕、刘英(被捕就义)分别任中央代表、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这时寻淮洲已被架空,军政权力实际掌握在曾、乐手里。但曾洪易悲观动摇,乐少华左倾严重,最要命的是他俩的军事素养比寻不是差的一星半点。就在这种情况下,寻淮洲辗转腾挪、迂回补救,带领红七团转战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行程2200多里,击退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一度威震福州、杭州、徽州、芜湖和南京,并沿途留下了千余名军事骨干,但寻淮洲的运动战却被说扣上机会主义、逃跑路线的帽子,后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并为红十军团,寻淮洲降为19师师长。

整编后,红十九师奉命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寻淮洲决然摆脱了曾洪易、乐少华的干扰,根据实际情况,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先后率部于遂安白马和分水击溃两个浙江保安团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王耀武补充旅,继而攻克旌德县城,并经泾县和宣城之间北上,威胁芜湖和南京,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正当寻淮洲率红十九师作战所向披靡之时,却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回师与红十军团部会合。寻淮洲无奈,忍痛率红十九师回返。不幸,情况被蒋介石获悉,以七个师又六个旅以及浙、皖等省反动地主武装约20万人大举“围剿”。12月14日,红军同国民党军于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交锋。激战中,寻淮洲亲自带领部队抢夺制高点,身受重伤,由于流血过多,加之转移途中担架颠簸及医疗条件有限,到泾县茂林镇不幸牺牲,时年仅22岁。后王耀武旅进占茂林。获悉寻淮洲已经牺牲并安葬在茂林,便千方百计找到寻淮洲安息的地方,掘开坟墓,拍摄照片,残忍地将寻淮洲的首级割下并装入石灰桶内。

1938年5月,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开辟敌后根据地途经茂林,带领官兵前往蚂蚁山为寻淮洲烈士修治墓道,祭扫陵墓。在寻淮洲烈士墓前,陈毅久久肃立,激动地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寻淮洲同志是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称著,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英勇奋斗,光荣牺牲。我们要完成其遗志,以东线胜利,驱逐日寇,回答先烈,庶几无愧……”在瞻仰烈士陵墓时,他见寻淮洲烈士墓四周有苍松翠柏,但墓前没有碑,当即亲自起草碑文,与政治部主任刘炎专程找到当地著名石匠,请其连夜挑选了一块大石碑,将碑文精刻在上,并率部于第二天清晨举行了隆重的立碑仪式。

解放后,国家拨专款为寻淮洲烈士修建陵墓,将其忠骨由蚂蚁山迁至茂林古溪河畔的奎山,并将寻淮洲烈士当年就读的小学改名为淮洲学校,并在校内设立了寻淮洲烈士纪念室。本文开头的那篇文章《现在的我》,至今陈列在纪念室里,仿佛那个瘦弱多病但聪明好强的少年从未离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