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两年封关的日子,旅游界的发展空间,已跌到近乎“零点”。近日,欣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明确表态,希望可于明年二月逐步恢复有规模通关,业界对此深感雀跃。身为业界一分子,笔者认为业界应该好好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向,事实上,业界过去以购物、景点及美食为卖点的模式,似乎未能满足新一代的旅游需求。笔者非常认同,下届政府应设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以开拓旅游业的发展新模式。
在疫情发生前,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其实已经出现了“瓶颈”位,特别是一些在市区的购物设施,造成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冲突”位,引起了社会矛盾。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旅游配对设施不足,肯定是其中一个原因。业界单纯以购物、景点及美食等传统旅游项目为卖点,亦是其中一个原因。
笔者认为,香港的旅游资源确实是不少,但是,如果只是因循于传统项目的推广,实在不能够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事实上,来自邻近地区的竞争,正逐步侵蚀香港传统的旅游强项,而要应对未来的挑战,建立具本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正正是政府与业界必须处理的问题。
推动文化游及举办大型体育盛事,与旅游发展的“三角”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模式。事实上,内地近年在推动文化创意游方面甚为成功,值得香港政府及业界参考。资料显示,为了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国务院办公厅于二〇一九年八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及到二〇二二年建设三十个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并提出了九项刺激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如鼓励各地举办文化旅游消费季等活动。
此外,民众在消费模式上亦有转变,从实体商品转向升级至服务业,进一步驱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资料显示,九成以上的游客会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四成的游客会进入文博场所。文化和旅游消费在内地愈来愈流行,不少人参与博物馆、展览馆为目的之文化旅游,而非只以购物或美食作为主要目的。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在二〇一八年,本港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增加价值约一千一百八十亿元。除了带来经济效益,发展文创产业更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在二〇一八年,香港文创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二十一点七万,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五点六。
虽然,过去两年发生的社会事件,以至疫情带来的影响,相关的发展确实未如理想,不过,随着疫情逐步受控,市民的疫苗接种率日渐提升,旅游业重新上路,已成定局。西九文化区的落成,包括“M+博物馆”的启用,以及未来的故宫博物馆等等,都为香港带来甚为浓厚的文化气息,加上不时会有精采的中西剧目的演出,甚具吸引力。
香港M+博物馆于2021年11月12日开幕,总面积达65,000平方米同时,香港过往一些大型体育盛事,如七人榄球赛、马拉松、华南中国海单车赛、羽毛球公开赛、高尔夫球公开赛、壁球公开赛等等,都吸引大量外地旅客前来,带动旅游相关行业。随着启德体育园的落成,二〇二五年全国运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等等,都会成为“吸睛”的项目。
除此以外,香港的绿色旅游、地区深度游等,都是极具本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业界亦应重新研究,如何抓紧机会,规划更多元化的旅游路线。不过,这些工作必须得到政府跨部门的支持,因此,设立文体及旅游局,正正能结合这三方面的资源,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再推上一个台阶。
王淑筠
香港旅游专业联盟副主席
香港入境旅游接待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