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山音乐节和红原音乐节都是川渝地区举办的。川渝地区既是西部的音乐重镇,也是五省区藏族音乐的热烈交流之地。我去年就在帖子里说,这里是好声音以后旦增的福地,他参加了藏歌会和宜宾酒文化主题晚会,《新周刊》新锐榜“年度音乐人奖”的奖项也在此颁发,收获满满。而今年旦增的音乐节之旅,同样也是在这里开启的。
两个草原音乐节,要说有啥不同,套用小太阳的简洁直白风,就是一个在藏区,一个在非藏区。红原音乐节集结了各路歌手,而仙女山音乐节以好声音选手为主。我没去现场,对两地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和歌手的现场表现都没有很直观的亲身体验,只能看着视频说点观感。
有了红原六首连唱的底气,这次仙女山四首连唱对旦增就更不在话下了。自红原音乐节给自己定位为“轻音乐”歌手之后,旦增的仙女山演唱离“躁”又远了一步。不知是仙女山音乐节基调使然,还是在汉族区多少有些拘谨,除了回应前排葵葵的热情应援,旦增都是深情放歌,并无带动全场的互动接唱,甚至甚少在舞台上走动。但我的感觉,这般稳稳唱歌的旦增已有了一点青年歌唱家的范儿了,且其台风有恩师的风范。
《九月+牧歌》
经过了一年的历练,《九月》开嗓已不是问题。好想采访一下旦增,这一年在酒吧、电视晚会、商演、颁奖晚会、体育比赛开幕式、节目推广活动等各种场合一遍遍唱自己的封神之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是每一次都沉醉其间,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还是会有心生厌烦之时?努力又认真的旦增,今次我在你的表情和你的歌声里,并没有看到、听到你的不耐烦。依然是悲悯和辽远的底色,把我们带入那个关乎生死的大命题中。你也依然时时闭眼,沉浸其间,直到最后一个音符唱罢,才轻轻睁眼,暖暖一笑,仿佛从一场命运的大漩涡中挣脱出来,回到了现世安好。
而我真心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你不断的进阶和提升中,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一首首新曲诞生,《九月》也会有慢慢淡出的那一天。但也许很多年后,当你再度唱起它时,岁月流转带来的诸多感喟便会充盈其间,让歌唱的你和听歌的我们都会想起曾经的那年九月。
串场一
旦增越来越会聊(撩)了。上回让大家享受“轻”音乐,这回将话题拓宽,用家乡的草原引发话题,夸仙女山当地的草原也很美,直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让大家将美景和美乐一起享受起来,是将话题内涵升级了,好评 。
《念亲恩》
关于《念亲恩》,我只能说有点词穷了。每个人在某个初期阶段,往往会有不可思议之举。比如今年大年初二春晚上旦增唱《念亲恩》,我居然写了4000字的帖子。之后他过生日,我又写了6000字的帖子。不过半年光阴,对我来说已恍如隔世,只因当下已没了刚入葵园时那种激情澎湃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昨天帖子里所说的狂欢节般的欢腾时刻。但人生绝不会永远处于这种欢腾状态,慢慢地就会进入细水长流的日常。这才是一种常态,能够长长久久的状态。但还是很羡慕当时那种文思泉涌的状态,似乎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在发光发亮。
旦增的神奇之处在于,他将一首原本在我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好多好多年的粤语经典《念亲恩》,很自然地唱成了一首颇具新意的国语金曲,但歌曲感人至深的亲情内核丝毫未变。所以旦增版的《念亲恩》,且新且旧,听来总不免恍惚。那旋律分明是内心流淌几十年的熟悉,属于陈百强的款款深情。可藏腔、藏语和一层又一层的情绪升华,又是属于年轻旦增的情深意长。
串场二
这个间歇是旦增的感谢时间,重点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应援葵葵们,感谢她们精心准备的漂亮灯牌。
《向往神鹰》
亚东的代表作,旦增第二次演唱,第一次是在去年的宜宾酒文化主题晚会上。而不久前在玉树州的演出中,旦增发博说自己被亚东肯定,受益匪浅。这首《向往神鹰》也算是对前辈歌手的致敬。
《向往神鹰》唱出了旦增骨子里藏族男儿的豪情,那是好声音里那位充满乡愁的多情旦增不曾展现的另一面向。由此我们说,旦增可盐,亦可甜;可婉约,亦可豪放。哈哈,可以承包整个宋词的意境了!
这是一首汉化的藏歌,很能在我们的心中激起共鸣。但我更想听到原汁原味的藏歌,展示出更纯粹的民族音乐魅力。
串场三
再次好评。一是旦增以歌名《莫尼山》中有“山”字为由来,再次拉近与仙女山观众的距离,有心了。二是旦增请现场观众举起荧光棒,以这样的互动将演出推向高潮。
《莫尼山》
无惧挑战,一往无前,短时间内再次唱响《莫尼山》,旦增好样的!在我看来,旦增已经在红原的《莫尼山》中找回自信,有了驾驭这首宽广音域大歌的底气,故而这次的《莫尼山》唱得更加放松自如。当然对葵葵们而言,听《莫尼山》的一大乐趣,是旁观挑战极限高音的旦增如何自我助力:
好声音版有了切西瓜的经典动作。
红原版是往西瓜上洒调料。
而仙女山版,是“点、点、点”的挑西瓜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