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来广东交通始终走在前列

  伶仃洋上,由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主塔、东锚碇和西人工岛勾勒出的“海上风筝”已初露“芳容”,与不远处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黄埔大桥等跨江通道交相辉映,形成一派珠江口“五龙出海”的壮观场景。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广东只有少量的木桥、石拱桥到如今一条条跨海大桥飞架珠江口;从1950年广东公路通车里程仅4435公里到如今超过21.77万公里;从仅有2个沿海码头泊位,到如今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16个、亿吨大港6个。70多年来,广东交通跨越的背后,是敢为人先的示范引领,是综合国力的强大支撑,是创新能力的突飞猛进。

  想要富,先修路。20世纪80年代,广东率先提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打开了公路发展的新局面;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中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大跨度悬索桥——虎门大桥建成通车,中国桥梁让世界刮目相看;2018年,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中国大桥登顶世界桥梁高峰……广东以一个个令人瞩目的“第一”,始终走在全国交通发展的前列。

  从“一条路走四天”到“天堑变通途”

  江河阻隔、河汊纵横的广东,公路被渡口分为无数小段。“改渡为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成为广东交通发展的重点项目。

  改革开放之前,广东交通人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发展起双曲拱桥这一独特桥型,到1975年末,全省永久式桥梁达8969座共220069米,占桥梁总长度的95.6%,桥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改革开放中一马当先的广东,迫切需要破解交通困局。1981年,广东率先提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设想,在全国开“以桥养桥、以路养路”的先河。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年,省交通主管部门从澳门南联公司引进2.06亿港元,开始对广深、广珠公路进行改造,并把路上的渡口“改渡为桥”。至1990年,广东全省“改渡为桥”52座,新建桥梁1195座,实现了广珠、广湛、广深、广汕等全省国道、省道公路主干线无渡口通车。

  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约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35公里。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连接港澳,以沿海扇形面向山区和内陆省份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全省形成了“一日生活圈”。

  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出台了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资料,“十二五”时期,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3166亿元,比原定计划多7.7%,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12%;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79公里,超出原计划31.2%。茂名市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翻番,粤北5市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均超过50%。外通内连、协调均衡的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基本形成。

  2018年,广东省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连续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稳居全国第一。

  这是广东在2014年突破6000公里、2015年突破7000公里、2017年突破8000公里的基础上,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五年突破四大关”,创下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广东速度”。

  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共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83万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698.78亿元。至201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约18.06万公里,全省18674个建制村开通农村客运,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7.23%,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100。全省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从“广东跨度”到“中国跨越”

  如今,广东站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潮头,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在南粤大地迸发,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样板工程。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港珠澳大桥在工程建设、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已经通车的南沙大桥,主缆装上了“中国芯”。此前,国产钢丝强度最高仅为1770兆帕,其发展停滞了近十年时间。通过近3年的探索与攻关,大桥建设者与钢丝生产厂家专门为虎门二桥研发的钢丝强度从1770兆帕跳过1860兆帕,直接上升至1960兆帕,提升了两个等级,打破了日本等国对1960兆帕钢丝生产技术的垄断。

  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也在不断刷新“广东速度”:4个月筑出一个人工岛,30天制出一节沉管钢壳,3小时让管节“走”到浅坞……未来,这里还将建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

  最长,最高,最快……广东道路交通的一次次跨越令世界赞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实施“科技强交”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广东经济建设的主题主线,统筹推进重大科技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标准化建设、创新能力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为保持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走得了”“走得好”到“走得又快又好”

  “从前,春运期间车站开设‘大卖场’进行集中售票,每晚都有人睡在车站,通宵排队购票。”朱先生回忆起从前的春运感慨良多,如今,老家在湖北的他,早早就从微信公众号上买到了回家的车票。“动动手指就行啦!”朱先生高兴地点赞“互联网+”给春运带来的便利。

  这些变化背后,是广东交通运输服务从2.0版到3.0版的升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政府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经营公路运输的积极性。1995年,广东率先在全国推出航空式高速客运经营服务模式。从2002年起,广东又创新客运线路管理模式,在国内首次实施了以安全生产与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客运经营权招投标,共对73条班线291块线路牌分四次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引进外资、新技术和新装备,允许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以及独资等形式经营公路运输企业。到2018年广东省公路客运量达到10.52亿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120.71亿人公里。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2011年11月1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启动全省联网售票试点工作。2014年,广东成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省份之一。同年,广东建立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中心平台——“广东联网售票”。截至2019年9月,已实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430家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2011年启动全省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目前已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并通达香港、澳门等地区。2016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启动全国交通一卡通改造,广东全国交通一卡通省级平台实现部省市三级平台对接,持卡人可在全国252个互联互通城市使用,实现“一卡在手,通行全国”。

  如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广东陆续推出涵盖智能站务系统、微信售票、移动支付等多样化技术应用的智慧客运产品体系,进一步推动出行从“走得好”到“走得又快又好”跃升。

  2003年,交通运输部确定广东省为首批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试点省市。系统内道路运政、公路路政、水路运政等6支执法队伍整合成为一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行使六大系统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及相关行政强制措施等职能。执法改革后,全省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50%,执法效能大幅提升。2017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高速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目前,广东省高速公路货车超限率约为1.1%,比全面实施非现场执法前下降约75%,超限率远低于全国3.7%的平均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2019年,全国推进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广东积极作为,目前粤通卡用户已超过1300万,客户服务网点数量超过1.3万个,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列全国同行业首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