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有藏“佛螺髻发”的地宫,耗时9个小时,出土大量佛经碑文

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塌时,就曾在塔身的砖孔内发现了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施印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音陀罗尼经》经卷,该经卷采用川绵纸或竹纸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资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封存在塔内的经书、珠宝等物四处散佚,被当时迷信雷峰塔“神力”的民众哄抢一空。

但令人欣喜的是,在千禧年对雷峰塔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依旧出土了大量建筑残件、佛经碑文、佛教器物和吴越国钱币,其中就包括了钱(弘)俶亲撰的《华严经跋》以及记录南宋重修雷峰塔的《庆元修创记》残碑。尤其是《华严经跋》残碑出土,被称为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华严经跋》残碑跋文的出土,不仅表明了平生虔诚向佛的钱(弘)俶特意在西湖之滨建塔奉安“佛螺髻发”,还证实了雷峰塔本名是“皇妃塔”而不是“黄妃塔”,还补充了钱(弘)俶王妃孙太真死后被北宋朝廷谥为“皇妃”的史实。钱(弘)俶将塔命名为“皇妃塔”,是为了缅怀王妃孙氏、感恩宋廷的谥妃之典。

考古工作者还根据《华严经跋》记载,推测雷峰塔有藏“佛螺髻发”的地宫,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地宫正位于塔心室下方。 地宫为砖砌竖穴以一块方形石板密封,并用一块750公斤的顶石压之,从而避开了千年以来的纷纷扰扰,没有盗窃迹象。由于地宫内地形复杂,考古人员只能架起能够承重三吨的滑轮组将顶石先搁置一旁。

随着顶石被缓慢移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出现在地宫的正中央,而在铁函的旁边,还伫立着一尊佛像。单是铁函的保护性挖掘就耗时9个小时之久,其一出地宫就马不停蹄地送往浙江省博物馆。当公众再次见到铁函已是4天后,此时的铁函已经被打开,里面赫然是一座闪烁着熠熠金光的金涂塔,而这塔正是供养“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外部鎏金,工艺精湛,是全国唯一一座留存完好的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 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塔座的每侧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4尊相间作装饰。 塔身四面圆拱形龛内镂刻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宝首、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等佛本生故事,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

塔身的最上层用忍冬及兽面纹作装饰。塔身四角的山花蕉叶,正面捶揲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共16幅,背面捶揲佛坐禅、说法等形象。塔刹由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的摩尼宝珠等构成,塔刹的底座装饰12朵覆莲,五重相轮上饰忍冬、连珠纹、底轮最大,往上渐收。

当考古专家清理完金涂塔的时候,发现佛教至高圣物“佛螺髻发舍利”就静静地躺在塔中间的金棺中,在一番商榷后并未打开舍利塔,而是将其安放在西湖雷峰塔的地下展厅中进行保护。

随着地宫文物层层叠叠地清理,还发现铁函下叠压着大量铜钱,并夹杂玉钱、玉龟、料珠、玛瑙饰件、铜镜、银臂钏等供养舍利的“七宝”。除此之外,还有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玉观音坐像、玉善财童子像、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如意云纹鎏金银腰带等共60余珍宝文物和上千枚的开元通宝古钱币,总重量达100多公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