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字是对热爱的最好评价,一个“痴”字,恰如其分地概括出耄耋老人徐惠和对于曲艺的热爱。认识他的人,总会被他专注、幽默的表演所折服,而不熟悉他的人,总会在观看某场演出时不自觉地惊呼:“对对对!我看过这个老人的表演。”观者如此,便是对演者最好的褒奖和肯定。
前不久,在老人91周岁之际,《徐惠和曲艺作品集》第二辑完成收集编撰工作,两辑书里收录了徐惠和老人创作的数十个小品、故事、走书、快板、相声、说唱剧本。可以说,这两辑《徐惠和曲艺作品集》浓缩了这位痴迷曲艺七十载老人的表演精华。
痴于曲艺 宣传“正能量”70余载
徐惠和是北仑大碶人,不过他的生活足迹大多在奉化。因为从小就喜欢曲艺,每次村里有走书、越剧等表演,他都会去看“戏文屁眼”,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文艺的兴趣也就越发浓厚。1949年,年仅16岁的徐惠和参军入伍,开始展现出极高的文艺天赋,他自编、自导、自演快板作品,锻炼出扎实的表演功底。部队的生活不仅锻炼了徐惠和的文艺功底,也让他练就了一身本领,在赴舟山东福山剿匪时,因为表现机智勇敢,被省军区通报嘉奖。
1958年,徐惠和转业到了奉化食品厂担任工会干部,一直从事文艺宣传。因为表演认真、卖力,风格独特,徐惠和的舞台渐渐走出工厂,来到社区、农村。从70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到如今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70年来,徐惠和的创作紧跟社会时事,始终坚持宣传“正能量”,宣传文明的生活方式,交通安全、环保文明、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新政策、新风尚和新现象都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用说唱、小品、快板等各种形式创作了《家和万事兴》《小公筷大文明》《一只祖传的金手镯》等160多个文艺作品,反映时代变迁,劝人向善,倡导和谐和乐的生活方式。地域方言和贴近生活的内容,幽默滑稽的表演方式深受群众欢迎,让很多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生活风尚,而徐惠和也渐渐被大家称为“奉化的潘长江”。
最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举办的文艺活动少了很多。尽管如此,耄耋之年的徐惠和依旧是舞台上的常客,幽默风趣的动作、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常常给一批批新老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坚持不懈 一生办黑板报8000余期
舞台表演70余载,徐惠和的黑板报也出了70余载。徐惠和告诉记者,因为从小爱好文艺,从小学起,他便和板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军后,他在部队出黑板报,到了食品厂,他又在厂里办黑板报,而且还发动各车间办起车间黑板报。“当时厂里黑板报办得多、办得活,运用各种字体、画上插画,文章短小精悍,7字顺口溜居多。人人爱看,黑板报办得版数多、效果好,在当时县里出了名,当时县总工会、县经委、县工业局好几次来厂里召开现场会,向县属工厂企业介绍办报经验。”徐惠和回忆道,虽然现在了解时事和各种生活知识的途径多,但他依旧坚持办黑板报,从未中断过,身边的朋友笑称他是奉化出黑板报的“祖师爷”。
退休后,徐惠和受邀给99老人乐园、税务局等单位办黑板报。从2000年起,徐惠和又开始给光明社区办黑板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不懈地出报,而他出的黑板报,也成了光明社区宣传的一大特色。据他自己不完全统计,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出了8000余期黑板报,他出黑板报的经历还被《宁波晚报》的《民间奇人录》栏目报道。
耄耋之年仍为民创作 愿演到百岁龄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徐惠和还活跃在奉化的文艺宣传领域。2021年,90周岁之际的他还为农林部门编写了一部防火宣传方面的相声作品,在各个镇(街道)巡回宣传。之后,又创作了小品《垃圾要分类 诈骗要防备》,并应邀到南门、锦山、春晖、绿都、上林、桃源六个社区演出……“老骥伏励,志在千里,我要做到老学到老,为民服务创作、演出到百岁。”徐惠和笑着说。
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马宜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