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分区房地产概览(07):港铁驾到──九龙城区│脫苦海

九龙城区除了校网得天独厚,受惠于两条铁路的兴建,交通将会大为改善,启德发展区是未来的发展重心,加上传统贵价住宅区九龙塘,均是理想的选择

分区简介

九龙城区最大的卖点是校网,包括41区九龙城校网和34区何文田校网,很多外区迁入的家庭,都是看重校网。现时的34校网原来是由何文田校网和36土瓜湾校网合并而成,今年再将新入伙的启德发展区并入,所以范围很大,也有家长批评,同区返学也很远。

41校网则是九龙城区内,界限街和太子道东以北,以前曾有楼盘位于界限街以南,却被称为属于41校网,在新例之下已属违法。换句话说,只有红磡和黄埔没有校网优势,不过就有交通方面的补偿。

九龙城区的另一亮点,是铁路新线的兴建,除了较为人熟知的沙中线外,还有已通车的观塘延线,即是从油麻地站延长,下一站何文田站接驳沙中线,然后再下一站是黄埔站。

现时的大型屋邨,都是在红磡区,土瓜湾也有中型屋苑,其馀的地方以单幢旧楼为主。

针无两头利,校网丶交通丶硬件,总要牺牲一样。

「四大校网」得其二

九龙城住户月入中位数全九龙最高,因此楼价也较高。但另一项值得留意的是校网。人称「四大校网」,包括11(中西区)、12(湾仔区)及3441 ,九龙城区已占其二。另外一个校网是35。注意要留意校网范围,不要搬错屋:

此外,富裕家庭有更多的选择,包括私立、直资,甚至国际学校。九龙城是全港最多国际学校的区域,虽然国际学校不受校网限制,但如想就近居所方便照顾,刚巧大部分国际学校也在41区范围之内。

港铁驾到

九龙城区另一亮点是沙中线,以车站位置计,现时东铁九龙塘位于九龙城区境内,旺角东站及红磡站均位于油尖旺区内,另外观塘延线已伸展到何文田站及黄埔站。未来将有沙中线,则有以下车站设在区内:启德站、宋皇台站(即前土瓜湾站)、马头围站、何文田站,而红磡站虽在油尖旺区境内,但亦能服务邻近的红磡。

何文田站是观塘线与沙中线的转车站,红磡更是「南北走廊」与「东西走廊」两线的交汇。所谓南北走廊是指现在的东铁线与沙中线过海段,而东西走廊则是西铁与沙中线九龙段,未来红磡站附近将会成为全港性的铁路枢纽。

何文田站的位置接近旧山谷道邨,该处附近都是以单幢旧楼为主,旧山谷道邨地皮现正兴建,他日集交通、地段及景观优势,不问可知到时呎价将冠绝同区。黄埔站选址在德安街红磡道交界,服务红磡旧区之外,更接邻黄埔花园多个商场,通车后有机会成为弥敦道购物区的延伸。

宋皇台及马头围两站均位于旧楼区,马头围站落实在较接近傲云峰的马头围道,同时有一通道伸延到九龙城美食区的南角道,刺激了九龙城区的重建发展。

启德站位于启德发展区内,大约是誉.港湾对面,该区现时正兴建公屋、政府大楼和邮轮码头,是东九龙未来发展的重点,主力是启德发展区的新盘可供搭顺风车。

年期与密度

九龙城区的地段明显地以发展年期与楼宇密度划分,大致上东南面地价低,西北面地价高,由山地及大路分隔。红磡、土瓜湾一带较早发展,密度高楼龄高;九龙塘、九龙城由于以前是飞机航道,密度较低;何文田是一座山岗,沿边先发展,山上兴建公屋居屋及其他社会设施。

贵重地段有四个部分,均在山坡及前飞机航道低密度地发展,地价相近,楼价反映楼龄及设施:

贵重地段:毕架山、九龙塘、嘉多利山、何文田

中产地段:平地的新型私人屋苑

平民地段:平地的单幢楼及旧楼

笔者对何文田加个注脚,严格来说只有公主道以西、常盛街以北算是成片的贵重地段,南部大部分都是公屋及居屋,即所谓「贵地平住」,类似的地方有薄扶林的华富华贵,这是前朝畸形规划政策的产物,他日如能进行重建将可以反映土地价值,前警察宿舍重建为半山壹号便是一例子,山谷道旧址亦成为卖地计划中的地王。其余的平地,是中产与平民杂居的地方,中产居于新型私人屋苑,平民居于单幢楼及旧楼。

区内精选屋苑/小区

拣楼秘诀

九龙塘及嘉多利山成交疏落,豪宅成交以毕架山及何文田为主,当中尤以何文田山道及文福道一带较为活跃,但由於以前飞机航道限制高度,始终欠缺一份气派,有待重新发展提升硬件,所以很多收购旧楼正进行中。反而红磡临海的海名轩或部分海逸豪园由於景观与设施较佳,楼价表现突出。

黄埔新邨与黄埔花园虽然都是和记黄埔发展,但前者建於英国人祈得尊及澳洲人韦理时代,後者是李氏产物。英国人建的屋苑,如置富花园,最大的特点是用料虽然交足,但设计并不巧炒,所以这些屋苑的硬件折旧并不多,却不一定符合市场需要。笔者有亲友住在这类楼宇,装修工人要墙藏喉,相比於现时的主流楼宇,要费更多的工夫,但设计及采光便欠理想,例如睡房窗对正邻居的睡房,有窗等如无。

新型屋苑以傲云峰与翔龙湾最着名,两者像一对开关括号,框着的是未来的重建区。两者比较笔者较喜欢傲云峰,即使未起港铁,位置也较优胜,翔龙湾像是要故意兜入,交通与位置比下去。

未来发展

沙中线及旧机场发展是九龙城区未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可是不能忽略的是随之而起的旧楼收购及重建计划,市建局主力在红磡及土瓜湾一带的市区重建项目。而九龙城地段(以别于九龙城区)则着重私人发展商收楼重建。多幅九龙塘贵重地皮拍卖,随着未来陆续落成,吸引较富裕家庭入住,将会拉高住户收入中位数,进而令楼价水涨船高。

当然不得不提是启德发展计划,启德已并入34号校网,公屋于2013年入伙,居屋已有发展计划,邮轮码头第一个泊位于2013年启用,政府合署将于2015年落成,红磡国际邮件中心计划迁入;土地也陆续招标,市建局有楼换楼地盘,数幅港人港地也已出售。

节录自拙作:《香港各区置业指南》 (2013年)

相关资料夹:脱苦海分类:房地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